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单反拍摄技巧:利用直方图曝光
阅读量:223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09

本文共 301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。

曝光补偿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摄友们所认识,但却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增加或者减少多少曝光量而苦恼?

就算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,也知道了“亮加暗减”的原则,并在实践中已经使用,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?判断的依据就是你相机里的直方图。

一、用什么来判断曝光?

答案是——直方图。

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,左暗右亮。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“很暗”、“较暗”、“较亮”、“很亮”四个区域,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。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,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。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,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。我们可以把“较暗”和“较亮”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,把“很暗”看成画面的暗影区,把“很亮”看成画面的高光区。

图一图二

纵座标代表像素的数量,直方图越高的地方,这个亮度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。在上边两张图片中,图1是水中倒影的照片,图2是它的直方图。从直方图上看,照片上大部分影调位于“较亮”和“较暗”的区域中;水中泛白的天空和楼房的受光面位于直方图的“很亮”区域;而倒影中的深色树枝和左上角的黑影则位于直方图的“很暗”区域。直方图表示这张照片曝光是正常的。

二、怎么判断曝光和调整曝光?

判断胶片的曝光时,我们需要看密度。

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,曝光属于正常。那么,如果减少或增加曝光量会出现什么结果呢?减少曝光量的时候,直方图会向左移动,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左侧已经超出的边界,左侧的“山根”看不见了,就会曝光不足;增加曝光量的时候,直方图会向右移动,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右侧已经超出的边界,同样,右侧的“山根”看不见了,就会曝光过度; 记住下面的口诀,你就会轻松地利用直方图判断和调整曝光:

○ 左边山脚见不到,暗部细节被丢失;

○ 右边山脚见不到,亮部细节被丢失;
○ 两边山脚见不到,加减曝光断分明;
○ 山峰靠右亮区大,山峰靠左暗影多;
○ 山谷如果在中间,中间影调少细节。

“左边山脚见不到,暗部细节被丢失 ” 顾名思义,直方图的左边看不见末端,也就是“暗影溢出”,这表明景物的暗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,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“死黑”,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0 。

图3(左图)左侧的照片就属于这种情况。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,曝光的时候有意的减少了1档,致使暗部溢出。

直方图分布于左半边,右半边空出,这说明尚有增加曝光的可能。像这样“左边没头儿”、“右侧空余”的直方图,我们增加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右移动,从而使景物的暗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。这就是“向右曝光”(区分于“向右曝光原则”)。

右边的照片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了0.7档,直方图分布基本令人满意。与左边照片相比,向右增加了1.7档曝光。

“右边山脚见不到,亮部细节被丢失” 直方图的右边看不见末端,也就是“高光溢出”,这表明景物的亮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,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“死白”,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255。

如果你拍摄的照片像图4左边的照片一样,直方图“右边没头儿”、“左侧空余”,那么减少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左移动,从而使景物的亮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。这就是“向左曝光”。图4左边的照片“向左曝光”两档,就可以得到右边的照片。看一看直方图,差别很大。

“ 两边山脚见不到,加减曝光断分明 ”如果直方图的两端都看不见末端,也就是“高光和暗影都溢出”,这表明场景中的光影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动态范围。这时候,我们就必须有权衡利弊,根据要表现的主题,找到重点突出的地方。如果要重点表现亮部细节,就舍弃暗部细节,向左减少曝光;如果希望突出暗部细节,那么就舍弃亮部细节,向右增加曝光。

不过,通常情况下,“晃眼的白色”要比“低沉的黑色”更可能成为视觉干扰。所以,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,如果溢出的高光没有在画面中起到辅助作用。我会建议你向左减少曝光,记住这是在“直方图两边都看不到头”的情况下。

 

就像(图5)的两张照片一样,我们对于“取舍”的概念并不只限于选择“曝光过度”还是“曝光不足”。对面光线穿透的灯笼是我们想拍摄的主要对象,那么,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,上毫无细节的天空越少越好。我们并没有进行曝光补偿,但实际上测光的区域发生变化,曝光量也已经变化了。

 

三、数码相机的曝光原则

原则一:不溢出原则

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数码相机的拍摄。在景物的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表现的动态范围时,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光比场景的拍摄,比如夜景拍摄、冰灯拍摄等,你至少应该让一个方向上不溢出。你还可以想办法使光比减小,比如对暗部补光,这样我们的相机就可以记录场景中的等多细节。

 

我们总会觉得夜景拍摄要增加曝光时间,甚至要半小时、一小时的曝光。事实上,如果是灯火辉煌城市夜景并不需要这么做。正如你所看到的下边这张外滩夜景的照片(图6),曝光时间是1/15秒,感光度的ISO200,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拍摄手法。

从直方图上来看,画面中大部分处于“很暗”的区域中。事实也是如此,不然被灯光照亮的“东方明珠”怎么才能突出出来呢?光源的部分有少量的溢出,直接对准光源拍摄总是会这样。但这并不影响到整个画面,因为它们占的面积非常小,而且又节奏的出现在画面中成为点缀。注意建筑主体的曝光,尤其是“球”的下半部分,还有左上方红色三角中的细节。这都说明高光部分的曝光比较合适。再来看看暗部的细节,几乎没有溢出。我们在暗影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远处高楼大厦的身影。见鬼!也许你会喜欢横着拍,因为很多都市夜景照片都是横着拍的。而且被灯光照亮的天空会让远处暗影中的楼房看起来更加扑朔。

原则二:亮加黑减

你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数码相机“向右曝光”的原则。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右侧不溢出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。这么做的理由是:如果在后期把暗部提亮会产生很多噪点,而后期针对高光部压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。不过,既然你知道煤炭是黑的,为什么还要“过曝”后再把它压暗呢?所以,我更愿意推荐你使用“亮加黑减”的原则。

当画面中亮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,我们需要增加一些曝光,也就是向右曝光: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雪景,你可以适当向右增加曝光,注意不要让高光溢出,并且还要保证雪的纹理和细节;同样,当画面中暗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,我们需要减一些曝光,也就是“向左曝光”:比如当你在拍摄大面积的煤炭时,可以适当向左减少曝光,注意不要让暗影溢出,并且还要保证煤炭的纹理和细节。

左边这张照片(图7)是在侧逆光条件下表现由白雪和阴影构成的起伏和雪的质感。直方图中的两个“山峰”分别代表雪地中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分布。可以看出高亮的部分并没有集中在直方图的最右端,而是靠左一点,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出雪地的质感。同时,我们看到雪地上的阴影仍然处在直方图的“较亮”区域。

左边的照片(图8)从直方图上看,右侧还有些余量,也就是说,我们还可以再向右进行曝光。但事实上,我并没有这么做。相反的,我在原有的测光基础上,向左曝光1/3档。这样的曝光可以更好地表向酒坛子上的细节。注意光线的条件是漫射光,之所以选择漫射光条件拍摄,是因为如果在直射光下拍摄,坛子上会留下强烈的阴影。

结束语 :无论是“不溢出原则”还是“亮加暗减”原则,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总原则上,那就是——你要去看懂直方图,并根据拍摄的主题和直方图去调整曝光。现在,拿起你的数码相机,去拍照吧!

转载地址:http://ydtbb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ava集合详解4:一文读懂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以及常见面试题
查看>>
Java集合详解5:深入理解LinkedHashMap和LRU缓存
查看>>
Java集合详解6:这次,从头到尾带你解读Java中的红黑树
查看>>
Java集合详解8:Java集合类细节精讲,细节决定成败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1:并发基础与Java多线程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2: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JMM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5:JMM中的final关键字解析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6:Java内存模型JMM总结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7:JUC的核心类AQS详解
查看>>
Java并发指南8:AQS中的公平锁与非公平锁,Condtion
查看>>
Java网络编程和NIO详解6:Linux epoll实现原理详解
查看>>
Java网络编程和NIO详解7:浅谈 Linux 中NIO Selector 的实现原理
查看>>
Java网络编程与NIO详解8:浅析mmap和Direct Buffer
查看>>
Java网络编程与NIO详解10:深度解读Tomcat中的NIO模型
查看>>
Java网络编程与NIO详解11:Tomcat中的Connector源码分析(NIO)
查看>>
深入理解JVM虚拟机1:JVM内存的结构与消失的永久代
查看>>
深入理解JVM虚拟机3:垃圾回收器详解
查看>>
深入理解JVM虚拟机4:Java class介绍与解析实践
查看>>
深入理解JVM虚拟机5: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
查看>>
深入理解JVM虚拟机6:深入理解JVM类加载机制
查看>>